新闻中心
NEWS CENER
“钢铁臂膀”与“科技之眼”共筑燃气施工安全防线
小
中
大
编者按
7月17日清晨7点,南昌市老城区燃气设施老化更新改造项目现场,工人老李在签完当天的登高作业票后走向高空作业车,与此同时,屋顶的无人机舱自动开启,双翼旋翼机升空巡查。从“一人一票一证”的登高作业实名制,到无人机无死角巡航,南昌市政建设集团这套“地面+空中”的安全管控体系,正让覆盖8大城区的燃气施工变得可知、可控、可追溯。
钢铁臂膀托起高空安全
老李利落地扣好五点式安全带,站上高空作业车的防滑平台。机械臂缓缓抬升,将他送至18米高的骑楼外墙。脚下是东湖区的百年街巷,身前是等待精准安装的预制燃气管段。“以前当‘蜘蛛人’吊在绳子上安装管线,身子晃得厉害,拧颗螺丝都费劲。”老李稳稳地调整着管段卡扣,“现在站在这铁平台上,脚下不晃、手上有劲,能稳稳当当对准接口!”
这样的高空作业车在南昌老城区已投放22台,成为穿梭于西湖窄巷、青山湖老宅间的“安全移动平台”。每台车都贴着醒目的特种设备标志,操作员手持“双证”上岗。平整的作业平台替代了悬空吊篮,四周的护栏围出安全空间,让工人能全力投入管件安装——这为331.64公里立管安装工程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施工保障。
低空科技赋能安全生产
一架银灰色无人机正掠过老李头顶,灵巧地钻进小彭村一条仅0.8米宽的窄巷。项目部监控室内,安全员衷敬庆盯着屏幕放大画面,镜头聚焦于正在进行立管安装的工人,说道:“这条巷子通到老旧庭院管施工点,人力巡查要走半小时,无人机三分钟就能完成安装质量抽检。”
在遍布388个小区、165.65公里庭院管网的改造战场,传统安全员每日最多巡查20个点位,40%的高空作业区被骑楼遮挡。如今无人机早晚两次巡航,32个高危区域尽在掌控。搭载高清变焦镜头能高空捕捉安全带卡扣的松脱,还可对高空立管螺纹接口进行近场影像核查——这正是南昌市政建设创新应用低空科技护航施工安全的生动实践,为城市更新注入智慧化管控新动能。
每天归零的安全凭证
老李将纸质《高处作业工作许可证》小心折好,放进工作服胸前口袋。这张标注着“青云谱区迎宾大道21米高空作业”的许可凭证,是他和工友今日的施工通行证。
票面上清晰印着时效红线:2025年7月17日8时至18时。在这整整10小时内,他们需完成现场的立管安装任务。当夕阳西下,无论进展如何,这张纸将自动失效——明日朝阳升起时,全新的许可证将再度签批生效。
四个签名撑起责任之网:作业负责人确认安全绳可靠、禁区警示到位;监护人在0.8米窄巷拉起警戒线,仰头紧盯高空动态;项目经理最终落笔授权。
当夕阳给青山湖的老宅镀上金边,无人机返回机舱充电,高空作业车在暮色中收起机械臂。钢铁机械的精准与科技之眼的敏锐,正守护着95,520户居民的燃气安全——因为安全没有终点,每天都是新的开始。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