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中心
Service Center
脚踏实地 稳中求进
近来,阅读了一本颇受好评且成功出圈的书《置身事内: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》,这本书的作者是复旦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兰小欢,读完感觉他既有学者的逻辑与分析,也有文人的情怀与思考,非常难得的是他不掉书袋,不空谈理论,而是用朴实通俗的语言,以中国政府为切入点,从地方政府的运行模式入手,讲述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,讲了很多经常在新闻上看到的政府招商引资的故事,以及政府的行为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。所以,作者在前言中就写道“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,比了解“我”认为应该怎么办,重要得多。”
20世纪西方著名的经济史专家亚历山大·格申克龙曾在《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》写道,“一套严格的概念框架无疑有助于厘清问题,但也经常让人错把问题当成答案。社会科学总渴望发现一套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的方法和规定,但这种心态需要成熟起来。不要低估经济现实的复杂性,也不要高估科学工具的质量。”相比在其他国家或经济体当中,政府通常只是作为市场活动的协调者、裁判或者背景板,中国的很多地方政府是经济活动的间接乃至直接参与者,甚至有时起到了“准市场主体”的作用。与传统经济学认为的政府参与市场活动会干扰竞争秩序,降低竞争效率的看法不同,中国独特的大国中央-地方结构,和经济发展初期面临的独特环境和国情,使得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参与,“既影响蛋糕的分配,也参与蛋糕的生产”。
2021年,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,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备受关注。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,中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,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,在总体“稳”的基础上继续向着高质量发展“进”,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。但与此同时,经济增速回落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、全国多地限电……全球疫情走势和经济走势趋于复杂,一些新情况和老问题交织叠加,风险挑战依然不减。观察中国经济,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,方能在短期波动中认清大势,在压力挑战中发掘深层动力,在亮点韧性中提振信心,为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。
时代的变迁虽然带来了很多变化,但是很多事情运行的内核仍然和过去一致。只是披上新皮,本质仍然相同。如今,增量时代即将结束,逐渐进入存量时代,对个人而言,这个时候对未来的预期要有一定的转向,与其卯着劲横冲直撞倒不如脚踏实地、稳中求进,在这复杂的现象里抽丝剥茧,探寻真相,将成为坚定的追求。

相关资讯